我刚看完黄仁勋和王坚的一场对话,刷新了我对AI的认知。

这两个人,一个是英伟达的创始人,一个是阿里云的创始人,他们的对话只聚焦了一个主题:AI时代,普通人应该怎么活?

我整场看下来,这两个大佬的灵魂碰撞,对我们普通人还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但我要先分享我他们对话中,4点对普通人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一、AI是来激发人的创造力的

 

很多人都恐惧AI的到来,觉得自己会被AI替代。他们两个一致认同AI是来增加我们的人类智慧的。

就像是有了飞机、汽车之后,淘汰了很多之前的交通工具,但是他们都带我们去了更远的地方,甚至因为他们的产生,整个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同理,AI的到来,会更加激发我们大脑的创造力,逼我们把大脑的潜能更大的发挥出来,让我们想的更多,变得更聪明。

人类就是伴随着一场场的变革在不断向前发展的。短期内它可能替代一些岗位,但也会衍生出很多新的工作机会。

说不定未来会有一大批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变成脑力劳动者。我们要做的不是恐慌,而是跟随这个趋势,在这场变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二、AI会成为我们的“终身伙伴”,而不是冷冰冰的工具

 

黄仁勋说,他很羡慕现在的孩子从出生起就能和AI一起成长。想象一下:AI能像朋友一样记录你的人生,提醒你、教你、陪伴你。

对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你的一生都会有一个随时在线的“私人顾问”,只要会用它,我们的生活质量、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大大提高。这么一想,这何尝对我们来说不是一种幸运?

在我应用AI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它是我的“外挂”,能帮我提供很多新的思路和一些凭自己很难想象到的角度,简直就是“高级私人顾问”。


三、AI会彻底改变科学研究的速度和方式

 

不仅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还会加速科技的迭代速度。原本几十年才能解决的问题,AI可能几年甚至几天就能搞定。

 

比如研究蛋白质结构、细胞反应、天气预测、海洋和物理模型,这些本来需要几年、几十年的研究,AI可以在极短时间里模拟和预测。

还有一些自然界的很多非常复杂的问题,(比如跨时间、跨领域的),人类算不过来,但AI能快速运算、推演,让科研人员找到突破口。

甚至在未来新药设计、气候预测、物理探索,都可能因为AI而迎来飞跃。

也就是说,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看到AI给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的不同的变化。


四、给年轻人的建议,在AI时代,真正的竞争力是思维,而不是技能

 

很多年轻人会说,现在AI可以解决数学、推理和编程的很多问题了,我们还要不要学习,他的回答是:要。

黄仁勋说,年轻人要学会第一性原理思考,不能只依赖AI给出的答案,要懂得把问题拆解,一步一步推理,理解背后的逻辑。

哪怕编程以后越来越少需要人写,但“思维框架”还是要自己建立。AI只是助推器,核心竞争力还是人的思维。

他还强调要学会和AI互动,而不是被AI牵着走。使用AI时,先要清楚自己想解决什么问题。要能判断AI给的答案是不是合理,而不是盲目接受。

会提问、会验证,比“会用AI工具”更重要。

最后他还提醒大家,越早接触AI,越能受益,无论你是学生、农民还是老人,只要会用,就能获得加速成长的机会。

看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AI不是一场和人类的对抗,而是一场和人类的共生。

它会淘汰一部分岗位,但更重要的是,它会逼我们升级,逼我们更聪明地思考和选择。真正能走得远的人,一定是那些敢于和AI协作、敢于拥抱变化的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