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居然非常少见地夸起了中国。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说,中国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电力帝国”。
文章还说,中国国家电网就是全球最大的电网,还是全球最稳定的电网。
紧接着国内一波自媒体铺天盖地的评论,称中国正在搭建电力人民币体系,终结石油美元霸权,进而重塑全球货币体系。
实话说哈,松哥这些年听过太多所谓的弯道超车的故事,很多都是些标题党。所以为了证实这些言论到底靠不靠谱,松哥花了很多时间看了大量的资料验证。
去年我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30%,是美国的2.5倍。
而且,我们的发展速度在人类工业史上也前所未有。我们从1亿千瓦到2亿千瓦用了八年,但从5亿到6亿只用了不到一年。
中国每发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风电光伏装机量突破15亿千瓦,历史性超越火电。
未来谁掌握了充足的电力供应,谁就掌握了AI时代的话语权。
ChatGPT-4训练一次要耗费2.4亿度电,相当于3万辆特斯拉绕地球一圈。
GPT-5更夸张,按每天25亿次请求算,一天耗电量顶150万个美国家庭。
所以很多评论说,中国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用电力给人民币找一个新锚。
这事儿听起来很玄乎,但逻辑其实不复杂,松哥下面给老弟们详细讲讲。
在上一个能源时代,石油是动力之源,美元则是锚定在石油之上。
石油美元的本质,就是全世界要买石油必须用美元,所以各国不得不储备美元。
全世界要用电,而中国控制着全球最大的绿电产能和输电网络,那为什么不能用人民币结算?
中老铁路沿线装了200兆瓦光伏,老挝现在每年要付3亿人民币电费给广西电网。
以前老挝要先把基普换成美元,再换成人民币,被剥两层皮。现在直接人民币走账,美元的过路费没了。
乌兹别克斯坦500兆瓦风电项目,从设备采购到电费结算,全程使用人民币。
巴西那条2000公里的特高压线路,国网直接证券化,把巴西人未来五年交的电费变成人民币债券。
比如说西非几内亚的苏阿皮蒂水电站,中国不光建大坝,还包办水轮机、变压器、输电塔,外加培训800名当地技术员。
安哥拉深山老林里,中国团队在悬崖上凿出200多米高的大坝,直接让全国发电能力翻倍。
缅甸原始丛林,40度高温加洪水泥石流,中国电建照样组装出了240兆瓦机组。
这种极端环境下的施工能力,是美国企业做梦都不敢想的。
美企去非洲深山、东南亚雨林架电网,他们只会要么不接,要么报价报到天上去。
但这里还有个关键问题——现在接受人民币电力结算的,基本都是老挝、乌兹别克、几内亚这样的边缘国家。
1970年代建立石油美元时,全球能源消费集中在欧美,必须走集中结算。
现在呢?非洲、南亚、中亚成了能源增量主战场,各国都在搞自己的支付系统。
当几十个国家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电力时,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这就像当年的支付宝,先从淘宝小商户开始,最后倒逼银行体系改革。
印尼一个太阳能储能项目,中国方案比美国便宜一半,印尼想都没想就选了中国。
技术上,从超超临界发电到熔盐储能,从百万千瓦水轮机到钍基熔盐堆,最前沿的技术都在中国手里。
那么,现在就可以说石油美元体系要崩溃了呢?松哥认为,这也是扯淡。
石油美元这个体系运行了半个世纪,不是说倒就能倒的。
比如《通胀削减法》把中国电池关税加到25%,特斯拉的Megapack储能系统正在攻占欧美市场。还有G7搞了个“绿色供应链去风险化”,就是要把中国踢出高端市场。
更现实的是,美元不只是靠石油,还有美债、美军、SWIFT系统这套组合拳。
全球金融基础设施都是围绕美元设计的,这个惯性太大了。
中国想用电力人民币取代石油美元,可能需要2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不过,当AI和新能源车让电力需求爆炸增长,当越来越多国家厌倦了石油美元雁过拔毛,电力人民币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
这不是要一夜之间掀翻美元,而是在慢慢抽掉它的椅子腿。
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畅销,到今天独步全球的电力帝国,中国用了80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