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 思(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浪潮。人工智能像一阵突然而至的光,照亮了一条新的发展路,也在“背光”处增添了不少疑虑。很多青年人开始追问:“当AI越来越聪明,人还重要吗?在AI面前,我的价值在哪里?”
这是属于这一代青年的现实问题,它不是来自课本,而是来自日常:写作业时深感AI写得比自己还快;刚学到的技能,可能在下一次模型更新后过时;求职时简历都还没投出去,AI简历筛查系统居然已经先帮公司完成了半数判断……
似乎一切都在提醒大家:“你得跑得更快一点!”
但恰恰是在这种疑虑逼近的时候,人类最独特的价值边界正在重新显现:人工智能可以“演算世界”,但只有人类能“发现新世界”“创造新世界”。AI擅长优化方案,却难以替代“从何处出发”的选择;它能预测路径,却难以决定“要去哪里”;它气宇轩昂,却难有“想改变世界”的冲动。
AI逼着我们反思人的不可替代性。这场技术浪潮,不是来淘汰人的,而是来淘汰只会重复的人。它逼得我们重新回答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我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哪里?
AI越强,越能提醒我们:人的价值,不在信息存量,而在精神火种。
8年多的时间,在创造性思维课堂上,我和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一起探讨“与机器人赛跑”的问题,这些未来的科学工作者跟很多同龄人一样,因AI发展而出现的心态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过去,大家怕的是找不到答案;
今天,大家怕的是提不出问题。
这正是时代的转向——答案越来越便宜,而新的问题越来越珍贵。
青年“四种力”,深刻影响人的不可替代性。如果说我们与机器的区别要重新被看见,那就体现在这“四种力”:
想象力:不是把已知优化到极致,而是敢于看到世界未知的那一面。
问题意识能力:不是比拼解题,而是拥有重新定义题目的勇气、提出新问题的眼光。
复杂问题解决力:也就是让一个好主意真实发展的能力。复杂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止于技术问题,还涉及协作、资源整合、价值判断等问题。能让别人愿意跟你一起做,并最终做成,这就是机器难以复制的能力。
意义赋予能力:AI擅长模拟情绪,但难以生成价值观;技术能算出最优,但人类决定是否值得;路径可以被生成,方向必须被选择。
这“四种力”,便是青年在AI时代不可替代性的关键因素。
与AI共舞,而不是被它牵着走。真正的成长,不是比机器更快,而是借助机器、利用机器,让它帮助你走得更远。
我们不妨把AI当作“思维放大器”,用它不是偷懒,而是为了到达更高的思考层次;
不妨让行动取代观望,把想法推到世界里,让世界给你反馈;
不妨在协同中占据主导位,让你的灵感成为指挥官,让AI成为优秀的执行者。
毕竟,未来的竞争,不是人和机器比谁更强,而是谁更愿意、更有能力用机器放大人性中稀缺又难以量化的部分——创造、勇气及对意义的追问。
创造力可以是一种与AI协作中慢慢被激活的能力。训练AI,其实就是训练自己在AI给出无数答案时,依然能保留自主创造的方向感。你可以这样开始:
当AI给你一个答案时,追问“有没有不一样的可能”——这是在锻炼想象力;
当AI给出一个方案时,深挖“现象背后真正的问题”——这是在锤炼问题意识能力;
当AI提供一个思路时,快速构建“可验证的模型”——这是在打磨复杂问题解决力;
当AI完成一个创作时,反思“为何而做、为谁而做”——这是在修炼意义赋予能力。
当你不是被AI牵着走,而是能指挥它、驾驭它、让它成为你的“放大器”,你就会发现:真正决定你未来竞争力的,不是AI能做什么,而是你敢让自己成为怎样的人。
AI让世界变化得更快,也让敢于创造的人更珍贵。于是,我们应该在这样的浪潮中,有热情,有方向感,有想象力,有推动世界向前走的勇气。愿每一位年轻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在未来发展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8日 12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