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数据局印发《2025年数字社会发展工作要点》以及《2025年数字社会领域标志性任务清单》。工作要点聚焦提质增效数字公共服务、智享美好数字生活、推进精准数字社会治理3个方面。
据了解,任务清单在医疗、养老、教育、社保、文旅、社区等与人民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利益关切最直接的六个重点领域,确定了一批以数据融通为牵引的“小切口”应用场景,力争在2025年推动形成“三医”协同、医康养联动、智慧教育、灵活就业、智慧文旅、智慧社区等一批可感可及的创新成果。
2025年2月,国家数据局发布了第二批“国家数据局重点联系示范场景”清单,覆盖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海洋产业、智慧文旅、基层治理等领域。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场景建设为牵引,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度建设、资源供给、机制协同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更好发挥公共数据资源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的重要抓手。
公共服务场景推展成为重点
2025年,国家数据局将公共服务场景拓展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致力于推动数据要素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
根据《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国家数据局将通过多种举措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完善数据产权、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等基础制度,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
同时,国家数据局还将组织开展企业、行业、城市三类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支持龙头企业和特定行业构建可信数据空间,促进数据资源跨域共享和高效对接,形成高价值的行业数据库和数据产品。此外,国家数据局还将推动数据在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重点场景的应用,深化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的融合创新,赋能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
提升公共数据利用和共享效率
公共服务场景涉及医疗、教育、养老、交通等众多民生领域,通过数据共享和整合,能够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医疗领域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实现远程诊断、医保异地结算等,提升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教育领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教育质量。这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提升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公共服务场景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在公共服务领域打造数智化消费新场景,如智慧文旅、智慧交通等,可以促进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推动产业升级。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优化交通流量,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改善旅游服务体验,促进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还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公共服务场景的数据共享和应用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对公共服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政府可以更精准地了解社会需求,优化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升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例如,通过数据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预警公共卫生事件、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等。此外,数据共享还可以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社会监督,提升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度。
多维度解决公共数据利用共享难题
公共数据利用共享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突出,涉及大量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如何在共享过程中确保数据不被泄露或滥用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数据整合与共享难度大,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格式、编码规则等差异较大,增加了数据对接和融合的成本。
此外,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困难,部分机构存在数据垄断思维,担心数据共享会削弱自身权力或增加额外工作负担,从而阻碍数据的流通与共享。这些问题共同制约了公共数据利用共享的效率和效果。
对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建立数据共享激励机制,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加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推广应用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使用主体的监管;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加快制定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建立标准体系,明确数据产权、授权运营等问题,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