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若想顺应时代趋势与自身进化发展需求开启数字化转型,需预先审视是否具备转型条件,并做好各项前期准备。这一审视环节至关重要,若贸然启动转型,可能因准备不足而中途夭折,极大挫伤员工积极性,致使后续转型难上加难。那么,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前,需从哪些方面做好准备呢?
(1) 凝聚高管共识
变革并非人人向往,思想共识需先在企业高管层面达成。数字化转型离不开高管层的认同与具体组织推进,他们内心是否理解并认可转型至关重要。企业家可通过务虚会等形式,在高管层中为数字化转型认知做好铺垫、摸底;也能借助年底绩效短板、外部市场变化事件、行业调研学习等,放大问题、引发思考、推动讨论,并在讨论中加以引导。对于个别思想保守的高管,要积极交流、交心,同时做好 “不换思想就换人” 的准备。此外,还需与上级单位、股东方做好沟通铺垫,达成共识。
(2) 储备转型人才
企业是否具备数字化转型能力是需事先判断的内容,而转型能力主要体现在核心人员储备上。一方面,企业要选出一批参与并引领转型的业务核心骨干,他们需具备一定职位与话语权,熟悉企业管理模式,拥有良好专业素养,且具备勇于创新的态度和决心,这些人员通常是企业的后备干部和核心管理人员,需提前识别储备;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人才需具备专业数字化背景与经验,熟悉企业现有技术平台情况,因为未来数字化转型落地需在现有技术平台上继承发展。
(3) 筹备转型资金
数字化转型是长期过程,涉及面广、内容繁多,不仅需要企业内部抽调核心业务骨干参与,还需聘请外部咨询商合作,以及在新技术、新系统、新平台上进行投资。正所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企业在资金流方面需为数字化转型预留充足资金。
(4) 选好合作伙伴
数字化转型专业性强,企业需以自身为主,同时借助外部助力,遵循借鉴最佳实践与行业经验、专业事情专业做的原则,因此需要外部咨询商协助。以华为公司变革转型为例,其就借鉴了 IBM、埃森哲、合益集团、普华永道等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的经验,不同咨询商侧重不同专业领域,如 IBM 与埃森哲具备端到端服务能力。选择合适咨询商,一方面要看其专业能力、咨询规划、行业案例经验及顾问资源情况;另一方面要看其推荐的核心顾问,因为咨询商人员流动较大,数字化转型咨询工作主要依靠咨询顾问完成,所以需考量顾问的背景、能力、经验、人品、态度等。若企业核心人员能力较强,可选择多个专业咨询商;若核心人员能力相对较弱,最好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咨询商,并通过战略合作方式,让其全方位、中长期陪伴企业数字化转型,以降低转型风险与成本。
(5) 把握转型时机
企业做好数字化转型准备后,需选择经营环境相对合适的时机启动。这一时机需企业家判断,因为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腾出手来强化内部管理,要避免在 “刀口向内” 推进转型时,因市场风云变幻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经营风险。因此,需做好各类外部风险识别与预案,再放手推进数字化转型。
(6) 选任转型将帅
数字化转型是 “一把手工程”,董事长需亲自运筹,但不意味着必须 “御驾亲征”,毕竟公司战略与经营是生存发展命脉。可在企业内部选任两位将帅具体领导数字化转型,挂帅之人需熟悉公司、深得董事长信赖,高度认同数字化转型,在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与号召力,最好兼具霸气、强势与手腕,以将数字化转型一推到底。企业在选任挂帅之人时,常纠结于选择业务线还是信息线人员,既担心业务线领导不懂数字化,又担心信息线领导难以推动业务转变。对此,需根据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选择:若处于初级阶段,需大规模上信息化系统支持业务管理,信息线领导更合适;若处于高级阶段,需对业务管理进行优化创新,业务线领导更合适。
总之,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工程,需从思想、人才、资源、外部支持、时机与组织领导等多维度全面准备,方能为转型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