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要建成全省“一张网,统一大平台”,可谓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各级相关单位本该欢呼雀跃积极响应,然而基层单位却纷纷表达了反对之意。基层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如此大系统如果对于工作没看得到的指导作用,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去输入数据,维护系统,岂不是只有负担没有收益。负责这件事情的领导原地画魂儿了,请示上级。上级很明确,要讲政治,这是上面要求做的。此件事情不得不引起一定的重视。

案例1:前几年去某地区调研,全部区县公路系统领导都在场。据他们反映,每月21号以后是填报日。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直报系统,直报到哪里不得知;另一个是省报系统。月月填报数据,年年填报数据,基层苦不堪言。然而,基层未见省平台积累数据之后给他们工作以任何指导;直报到不知哪个层级的系统也没给他们工作以切切实实的反馈。报数据的人不知道数据去了哪里,也不知道数据产生了什么作用。

案例2:某省高速集团开发了桥梁管理系统,集团信息化部门负责系统的运维和数据管理,下属检测公司负责数据的录入。检测公司录入七八年数据之后,询问信息化部门这些数据咋分析的,对实际工作有啥指导,科学养护决策如何决策等等。信息化部门主任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每年督导检测公司数据录入,他给我们的反映他的朴素的想法是这些数据是宝贵资产,终将有大用处,但是他们是搞信息化不知道如何分析利用。

案例3:业主将检测对外发包,社会检测团队承担现场检测任务。检测团队除了提交检测报告,额外还需要把检测报告数据录入直报系统。这是额外的工作,业主对此没有付费。检测团队在什么激励机制下能够认认真真耗费大量精力把数据完完整整录入系统呢?为此我们跟一些检测团队座谈过,他们的反馈值得重视。

现实中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逐利的,否则世界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优质的开源软件。但是人是需要激励的,录入数据,数据产生价值,回头指导养护工作给业主带来切实的利益,下属检测公司的数据录入人员的价值能够得以体现,我想他们会兢兢业业地配合工作的,这是一种正向的循环。录入数据,数据的价值看不到,检测人员终将觉得付出的劳动价值感缺失,长期下去大概率会懈怠,这是一种负向的循环。庞大的信息化系统追求的应该是正向的循环。

有的领导站位高,说这是百年大计,基层眼光狭隘,逼着他们执行就是了。如果基层动力不足,胡乱数据录入,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不那么准确的数据,试问百年之后大计何以照进现实?某部委有次会议讨论养护数字化转型,与会领导深感最头疼的还不是什么是数字化这类理论工具,而是最为基本的可靠的数据基础还未建立起来。

任何伟大的工程都需要顶层设计,然而伟大的设计都是一种生态型设计,整个组织生态不支持,伟大难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沦为枯竭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别无二法,让伟大的系统产生切切实实的价值,有投入,更有产出,产出能够可计算可计量,产出大于投入即可。系统产生社会效益,与之相关的人员的付出有价值感;系统产生经济效益,可以对体系内人员实施经济激励,如此才是系统成为活的系统的保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