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普通人一辈子,只要记住“世界是被输出型的人定义的”这个规则,就永远有翻身的机会。 01 一、输出型的人,会率先获得权力 因为「输出」本来就是一种“定义”,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表达”都是有偏颇的,主观的,所以,事物都在被不同的人进行定义。 那些能抓住事物突出特质的人,才能做到“精简表达”,顺畅沟通。 所以,谁来定义“物”,谁就掌握了分类权。 比如我们说“物色物色”,意思是去“找一找”,也就是“去筛选一下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个“物色”的基础就是“分类”,分类的基础就是“命名”(定义)。 「物」在甲骨文中是“牛”的意思,在训诂中有一个意思是“色”,就是牛(动物)的颜色。 古人靠牛毛的颜色来对牛进行很多命名:牛市、牛参、牛四、牛余、牛平…… 那么,第一个以牛的颜色来定义不同牛的人,就决定了“牛”对“万物”的命名的基础(一种总结凝练)。 所以输出型的人,势必留下痕迹,痕迹势必决定梁上建筑的走向、风格…… 这就是一种权力,一种历史性的权力,一种可以决定后来人认知边界、行为范式与文明记忆的权力。 因为,语言的边界就是认知的边界;规则的边界,就是行为的框架;记忆的边界,就是文明的局限。 02 二、为什么输出型的人能掌握权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世界的命运? 1.我们说什么样的话,就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说:“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 简单来说,就是——你用什么语言来定义世界,就会思考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你无法思考语言之外的事物,因为思维本身依赖语言结构。 当输出型的人(比如,公众人物、教育家、媒体、权威机构)创造或重新定义一个词,比如“内卷”、“996”等等,这实际上是在设定一个「思维框架」。 如果社会只讨论“效率”、“增长”,很少提及“福利”、“生态”、“以人为本”,那么大众的思考会变得「功利化」。 当「成功」被窄化为“财富和地位”,精神自由、艺术成就就会被「边缘化」。 而这一切,全都依托于“输出型的人”在对外表达什么。 输出者通过掌握主流叙事,决定哪些话题值得讨论,哪些被视作「荒谬」。 鼓励表达自由,不是说“我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大众的多角度思考和多维度输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个体的极端化认知”。 越能保持独立思考,就越能在语言层面突破“局限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认知提升”。 2.我们对外输出的每句话,都在编写世界 谁在定义「正常」?谁在定义「不正常」? 有人说,原生家庭创伤是「不正常」,于是人们一窝蜂的开始批判父母;有人说,原生家庭创伤是「正常」,于是人们一窝蜂开始声讨子女。 但是事实上,我们都清楚,正常的地方就存在不正常,不正常的地方也存在正常。 但输出者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毫无漏洞,输出者只能做到“所思所想所表达”。 毫无漏洞的表达,必定毫无吸引力,这时候的“表达”,如同嚼蜡,会被视为废话,或完全听不懂的深奥哲学。 输出型的人会织一张巨网,我们既是网中的鱼,也是织网的蜘蛛。 每天玩社交媒体,你转发什么,什么就会变成新规矩。 大数据会把你打开的每一条视频,都推送给可能感兴趣的人。 03 三、你不对世界输出,输出的人就对你输出 奥斯汀·克莱恩说:“你不必是天才。你只需要成为一个愿意分享的实践者。每天分享一点你正在做的事,哪怕只是工作碎片。这些碎片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我们现在很多朋友接收信息的方式都太碎片化了,这些知识基本都是二手来的。 这就相当于,我们在吃别人嚼过的甘蔗,吃起来像是干货,但实际上没有自己唾液与甘蔗水作用下的「甜」。 而输出型的人,正在频繁对外表达,在“影响力”上卷出了新高度。 他们通过持续的内容创作,占领了文化领域,自媒体大V可以主导公共议题,比如罗翔让法律知识破圈;重构了价值排序,环保运动将“低碳”变成了新的道德标准,比如瑞典少女格蕾塔推动全球气候行动;重塑了消费决策,产品测评博主改变了购买逻辑,比如@老爸评测让消费者学会看成分表下单;改写了成功的定义,新型职业的兴起改写了普通人必须上班的思维,比如,我们探元素就在持续做这方面的分享。 普通人一定要输出,因为这是数字时代最公平的逆袭机会。我总结了5个关键原因—— 1.输出=个人资产的复利增长 就像《纳瓦尔宝典》说的:“代码和媒体是新时代的杠杆”。 你发的一条视频图文、写的每一篇文章回答,都可能持续带来被动收入。比如某博主“爱做饭的芋头”,靠分享家常菜教程积累了50万粉丝,现在接广告月入10万+。 2.输出倒逼输入质量提升 《认知觉醒》指出:“教是最好的学”。当你要持续输出时,就会主动深度学习。 我有个保险经纪人朋友,他开始做自媒体后业绩翻了3倍,因为写作会倒逼他钻研条款细节。 3.输出构建社交货币 《影响力》中说:“持续输出内容就是在积累社交资本”。 某大V靠每天写作,从普通文员变成文化圈红人,这就是典型的社交阶层跨越。 4.输出塑造个人品牌 《深度工作》中多次强调:在网络时代,沉默等于不存在。 初中毕业的郭德纲用“相声”造出新成功标准,让文化与新时代进行了有效结合;李子柒用短视频让老外追捧中国传统文化,让非遗手艺人有了一线生机。 5.输出获得人生选择权 《穷爸爸富爸爸》中一直在强调一点:输出能力=摆脱职场依赖。 短视频平台上的“农民工川哥”,靠记录工地生活收获300万粉丝,现在全家搬进城市买房。这就是输出的力量,让每个普通人的声音都可能被世界听见。 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坚持分享的人,其实在印自己的钞票,粉丝就是你的银行,点赞就是你的利息。 来源:探元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