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这句古训穿越时空,依然直指现实,没有家族资源托举的人,商业思维不是选修课,而是生存必修课。
你或许见过这样的对比:同学A看到奶茶店招工:时薪20块,干一天赚160块。(打工思维)
同学B却在琢磨:这条街学生多但没早餐摊,我批发热狗面包来卖,或许可以赚一些钱。
两者差距不在资本,而在脑中的思维模式。(商业思维)
1.为什么没伞的孩子,更要懂商业?
道理很简单,现实世界从不会掩饰它的残酷:富二代创业失败,大不了回家接班。普通人如果不“叛逆”一回,不断尝试,搞事情,可能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商人家庭饭桌聊“怎么利用信息差赚钱” “俄乌冲突如何影响能源价格”“特朗普上台可能对股市产生的影响”,普通家庭饭桌只说“好好听话”“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考个公务员,一辈子就不愁了。”
其实,我是不建议穷人家的孩子考公务员的,至于原因,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
家庭背景差距的背后是试错成本、是信息差、是兜底能力。
没有父母托举的普通人,像赤手空拳闯入丛林的拓荒者,没有导航,没有资源,甚至连引路的灯塔都不存在。
但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壤,也藏着逆袭的种子:
从小看人脸色长大的孩子,往往更懂人性;我之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大染坊》,里面的陈寿亭就是从小在别人家学习的小徒弟,因为贫困、因为寄人篱下,特别懂得察言观色、情商特别高,这是被生存逼的。
在困境中摸爬滚打的经历,练就了超强的生存能力;窃以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韧性,是不断战胜困难的勇气。
早一点将自己商业化,没人给你撑伞时,商业思维就是你亲手搭建的避雨棚。
2.商人脑和普通脑,究竟差在哪?
商业思维的本质,不是教你立刻开店,而是掌握两把钥匙:懂交换(别人缺什么?我能拿什么换?)和会流动(别让资源卡死在自己手里)。
普通人想的是:老板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活。没事还能摸摸鱼。
商人思维想的是:借公司的平台,长自己的本事。
我的时间、技能、人脉都是资产,怎么让它升值?
除了工资,我还能靠什么赚钱?如果我是自己的老板,会怎么经营“我”这家公司?
不少小伙伴可能听过一个故事,如何成为比尔·盖茨的女婿?
很有意思,我简单讲讲:
商人杰克有一天告诉儿子:我已经选好了一个女孩子,我要你娶她。
儿子说:我的新娘我自己决定。
杰克说道:但我说的这女孩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哦。
儿子欢呼起来:哇,那这样的话可以考虑一下。
在一个聚会中,杰克跟比尔۰盖茨说:我来帮你女儿介绍个好丈夫。
“我女儿还没想嫁人呢”?杰克又说道:我说的这位年轻人,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哦。
“哇,那这样的话”……
接着,杰克又去找到世界银行的总裁:我想介绍一位年轻人来当贵行的副总裁。
总裁说,我们已经有十几位副总裁了。
杰克说:但我说的这个年轻人,那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婿哦。
总裁说道:哇!那这样的话可以考虑。
于是,杰克的儿子,娶了比尔۰盖茨的女儿,又成功当上了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以上虽为故事,但却是交换思维、资源整合思维的深刻体现。
据说,赵锡成就是用了这套资源整合的方法,让自己的公司,立足美国航运界,为他赢得“华人船王”的美誉。
关键的是,你要视角转换。
听人说话时,自动过滤情绪,只听“抱怨、缺啥、想要啥”。
遇到问题时,条件反射:怎么把这问题变成生意?
普通人眼中的麻烦,在商人眼里全是金矿。据说保洁公司,经常召集一堆家庭主妇,提出家务过程中的各种麻烦,征求意见,一旦被采纳,会给予奖励。
3.让资源流动起来,小成本试出大机会
之前说到,富人孩子失败,大不了回家接班。穷人没有资金怎么办?
答案:小成本试错。
普通人看到旧家具是垃圾,有人看到的是“中古改造”素材,翻新后,翻倍溢价卖给文艺青年。
教培老师失业后,把教案改成《3周让孩子主动写作业》音频课,在平台上卖。
一个失业的程序员,拍一系列,中年、单身狗、失业、程序员、挑战10元过一天,引来大量围观。
留学生尝试和国内朋友合作,把国内产品,通过平台卖到海外。
我认识一个朋友,就是最早一批做跨境电商的,彼时,他哥们在国外上学,当时,哥们租的小公寓就是周转仓库,拥挤的房子里堆满了货品。他说一开始,有的产品利润能直接翻倍。
他的起点不比任何人高,只是看懂了:需求=钱,痛点=金矿。
打破体面陷阱,赚钱就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
最亏本的买卖是什么?是年轻人守着月薪5000的“稳定”工作,下班刷剧打游戏——时间闲置=血亏。
商业思维的高阶法则,是杠杆与共赢。
雷曼兄弟在1844年移居美国做杂货生意时,发现农民买不起商品。
他没有抱怨市场差,而是鼓励农民用棉花换日用品。这一招既解决了农民无现金的痛点,又带动了销售,双赢让他很快成为富商。
没伞的孩子不仅要跑得快,还要提前找好下一个避雨处。
电子厂打工的小李,白天组装手机,晚上学拍短视频。
同事失业当天,他的短视频已经积累了足以维持他生活的粉丝。
作为种子的小麦,必须种进土里,产出新麦,如果磨粉吃掉,就永远无法摆脱贫穷。
你的时间、技能、洞察力都是金种子,别在等待中磨成粉。
当别人沉迷刷短视频时,你在研究生产内容;
当看到别人做什么生意赚到钱时,你在思考“他是怎么赚到钱的?” “我能不能做?”。
当别人守着“稳定”消耗生命时,你在思考,如何让资源流动起来。如何把自己的技能、特长,卖出去。
这就是消费者和创造者的根本分野。
你的时间不该按小时出售,而要封装成可复制的产品,卖N次。
是的,我的父母学历加起来,小学还没毕业。
但那又怎样?
我在大学期间,就做过家教、发过传单、积累一点钱后,开过迷你眼镜店、迷你书店,2019年,开始尝试做淘宝,还坐了一夜的大巴跑到虎门进女装,虽然没拿到大结果,但是,不断尝试,总还是让我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路径。
没有金汤匙的人,更要铸造自己的思维印钞机。把委屈转化为用户洞察,把困境打磨成解决方案,把技能封装成可交易产品。认知套现力,才是寒门逆袭的终极武器。
这个世界从不亏待解题者,只会淘汰抱怨者。
你我共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