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开启了逃离城市计划,临时攻略了宜兴。

这是我们2025年的第二次见面。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也是唯一一个保持联系和见面的朋友。这些年,我从上海一路辗转了多个城市最后停留在苏州。而她一直待在上海这个心之所向并为之努力的城市,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很是令我敬佩。

到达宜兴站已经中午十二点半,打车前往丁蜀镇上一家新开不久的酒店办理入住,待她处理完毕工作事宜,我们正式开启了宜兴之旅。

宜兴真的不算大,想要去的景点也都距离很近,以至于一整个下午几乎全靠步行。据朋友的运动手表统计,我们当天预计走了7.4公里,我笑称差不多要从家里走到公司了(日常地铁通勤一小时)。

 

陶美术馆,一座存在于“朋友圈”里光鲜迷人的建筑,外立面极具视觉冲击,像是现代艺术猛然楔入传统街巷的一页宣言。实际参观却大相径庭,它更像是这处空间被精心设计的一个“欢迎入口”,占据了一方天地,远看就像是一面3D打印粘贴的墙纸。诺大的建筑里面,是一处收费的展览和一家咖啡店,空荡的令人意外。期待落了空,但也无过多失望,旅行就是如此。

深入巷子里,是一条长长的陶艺街。两侧坐落了大同小异的陶手工店或是陶工作室,售卖各类陶瓷工艺品和文创用品,陶瓷杯、茶壶、摆件、手串……重复中又带点每家自己的脾气。我们俩人各自陶了一条五彩手串作为此次行程的纪念礼。坐在其中一家手工店,品尝仙草冻歇息时,我们也不禁讨论,在这样的同质化店铺里,三三两两的顾客打个照面就转向了另一家店铺,他们究竟是靠什么来维持运营呢?没有答案的问题。

我们穿街走巷、拍拍停停,最后在公园湖边对坐,吹吹湖风、看广场舞、漫无思绪的聊天,什么都不想,也什么都可想。

 

第二天,我们去爬宜兴竹海,号称“苏南第一峰”。这也是我登上的第二座山峰。相较于上一次和朋友一起雁荡山下来之后,整个腿都要废掉,这一次明显有了进步。爬山是一项痛并快乐、并令人着迷的运动,过程很艰难,但是登顶俯瞰山野的那一刻,所有疲惫和烦恼也都随之消散。

 

宜兴是一座很安逸的安静的城市,也许是因为旅游淡季,也许是三四线小城特有的特色。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比苏州更为安逸的生活环境,店家们甚至直接打出“佛系营业“的招牌,我想这就是上面问题的答案。他们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没有生存的压力,只有自己的生活,可安逸可奋斗。在雅达书院,我们也短暂的安逸了。

如果我的家乡,在这样一方交通便利,又有着良好发展政策的三四线小城,我想我也不愿背井离乡。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