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超发的货币都到哪去了?:时代判断(二)

曹和平

过去5年,2020以来,我国货币发行(M0)年增速10.7%,同期物价1.16%。在给定技术、货币等同时程滚动条件下,扣除经济年增速5.2%,物价年增加5.5%才可预期。如果再加上通货膨胀在年度之间可累积,物价应该更高才对。为什么CPI增速仅在1%?考虑到同期外汇储备大体上持平,超发行货币到哪里去了?

一、有人说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下降了,但不尽然

2020-2024年间,以M2与GDP之比度量的货币归行速度基本上没变(0.46-0.43之间);以M1与GDP之比度量的货币归行速度下降非常快(1.72-0.49);以M0与GDP之比度量的货币归行速度(12.05-10.53),下降较快。

M2实际上是产业货币流通速度,从0.46下降到0.43,说明在建项目出清仅优化了3%,M2的流通速度未改进多少。M1是银行乘数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了很多。到银行去了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大课题。M0的归行速度下降了,表明央行的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了,这才是费雪等式效应(宏观效应)。

二、作者不认可资产货币化的说法,资产货币化本质更节约货币

我们不认可资产从低流动性、非交易状态向高流动性、经常交易状态转变的过程会吸收大量货币资产的说法。货币资产再配资,在任何资产管理机构手里,也不会让其变为纯储藏手段而不出手。资产的货币化程度越高,资产配置的可流动程度越高,有可能更节约流动性(在中国,需计量研究确证)。

查了一下,银行间市场2280万亿(2024)的交易总额,主要是债券交易,而不是买断式回购或者质押式回购等的融资交易。在资产市场序贯群中,股市是产权资产(在建项目)的避风港,债市是股权资产的避风港,同时还是货币资产的蘖息地。债权在上海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如此之大,是资产管理机构的规避风险行为集中到债市的结果。为什么.他们要到债市去避险呢?

三、手机终端资产超常规暴增,吸纳了货币;数字化贸易暴增,摊薄了增发货币带来的物价上涨

过去5年,单个手机的余额资产平均为2万元,手机总数为18亿部,这一数字总数为40万亿人民币。原来,过去五年,超发的货币变为自然人手机点终端上的手持现金了(边终端和缘终端没有讨论)。超发货币被吸纳在这了,物价上涨压力被这部分新增资产摊薄了。过去五年,原来认为银行业将出现较大利润问题的判断没有出现,这是国家稳金融政策的一个重大收获,银行业的利润从原来的1.8万亿提高到2.3万亿(当然资产利润率下降了很大一块)。同期,证券业和期货业的业绩非常不好。

四、基本的判断和建议

数字技术进步带来的联网共享经济进步正在重新塑造经济的基本收益构造,这一重塑的深度广度比1984年以后那一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力道大多了。我们很多同志还在场内场外、线上线下、国什么民什么这样一类的老理论空天阈限中打转转,斯丢批,是数字技术在作怪,是数字资产在藏富,是新技术和新资产流程(市场)在重新分配,不是老的东西在哇哇。赶上时代吧!
(待)

20250911于南国上埗九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