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产业链构成的,一个集群中有可能会有很多条产业链存在。对于这种认知,我只能说,也对、也不对!因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其实是两个并不相干的概念。既然不相干,也就无所谓谁包含谁了!但是在本文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两种它们“相干”的组合形式——集群式产业链与产业链集群。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都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为追求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而形成的特殊组织形态,即链状形态和集群形态。”

“单从形态上来说,这两者其实不相关,就好比正方形和圆形,从形状上来说肯定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正因为它们之间的不相干,也就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平等性——没有从属关系,不能说谁属于谁,又或者是谁包含谁,因此它们能进行“自由组合”,创造出两种全新的形态——集群式产业链和产业链集群。
01
产业链集群
关于产业链集群,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介绍过,它是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解读一下“产业集群”与“产业链集群”的概念
图片
它强调在有限地理半径(通常50-200公里)内,垂直整合某一产业链的70%以上环节,目的是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与传统的水平分工不同,产业链集群通过缩短物理距离,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同时保留全球化分工的价值共享机制。
例如,重庆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链集群,聚集了从芯片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全球头部企业,形成“1小时配套圈”,在新冠疫情期间仍能稳定运转,2023年全球近5成笔记本电脑都是“重庆造”。

02

集群式产业链
集群式产业链是多个产业集群通过企业间合作(如研发协同、供应链互补、商业生态共建)形成的互动式组合。
长三角制造业集群就是集群式产业链的典型代表,它是一种在城市群层面组织产业链与供应链,通过跨城通勤与频繁商务往来形成的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
如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既有以蔚来汽车等整车制造企业为龙头“大”集群,又有遍布沪苏浙皖的由6300多家零部件企业组成的各种“小”集群;
再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主攻研发与成果转化,而泰州、连云港等地就全力发展制药并形成了全国集聚度最高的疫苗产业集群;
还有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群,它不光汇聚了40多万种小商品,还带动了周边饰品、服装、针织等16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
长三角的大飞机集群,面积覆盖沪苏浙皖赣五省,整合中国商飞、西子航空等重点企业资源,形成了从研发到交付的完整链条。
这些长三角集群式产业链的例子体现的是跨产业协作、供应链整合与创新网络深度融合的核心特征。
03
两者的对比
图片
无论是产业链集群,还是集群式产业链,它们都是经集群与产业链的两种中间组织有机耦合而成的新式复合组织。
相比产业链集群,集群式产业链显得更为开放,这种开放不仅体现在产业的跨区域协作范围更广泛(甚至可以是跨国界的合作)上,还体现在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融合更开放上,例如加工与智造、商贸与电商、纺织与新材料等等。
毕竟单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集群式产业链”它是“链”,“产业链集群”它是群,链可以很长,而群必须集聚才行。
因此,它们的差异就显而易见了:
从抵御风险的方向上来看,产业链集群是为了防御外部风险,保障自身生产链和供应链安全的;而集群式产业链则更多是为了分散内部风险,避免产业过度集中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两者优势各不相同:产业链集群更能突出集聚经济成本优势,而集群式产业链更能凸显产业的比较优势。
从国内大循环的角度来看,各大城市群应该以长三角为学习标杆,大力发展集群式产业链;
而为了应对当前全球竞争的复杂形势,我们又不得不提倡发展产业链集群,毕竟它还有一个“吃干榨净”的说法,很适合产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来使用。
另外,基于两者的特征,集群式产业链的政策重心应该放在促进跨集群协作上,而产业链集群的政策重心则是在规划全产业链闭环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